当“银发潮”如期而至,如何让老年人不仅“老有所养”,更能“老有所乐”?绵阳市财政局用实实在在的投入和精细化的政策给出了答案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全市财政安排养老服务资金超5亿元,一批社区食堂、上万个老年学位正悄然改变着夕阳生活的温度与品质。
政策“组合拳”出击,夯实养老兜底保障。参与起草全市推动“一老一小”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,从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、激发社会供给主体活力、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效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,贯彻落实支持政策。落实养老机构税收优惠政策,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。聚焦特困老年人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,支持入住养老机构,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居家上门服务等。
资金“活水”精准滴灌,从“有”到“优”升级硬件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财政安排资金5.2亿元、年均增长近16%,重点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购置、改造提升、维修维护及运营等。优化农村公办养老机构,今年以来撤并关停农村公办养老机构8家。推进实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县级直管模式,推动实现人、财、事、物统一规范有效管理。落实资金2000余万元,对1178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进行改造提升。
.jpg)
服务“暖心餐”上线,精神“食粮”更丰富。制定《绵阳市老年助餐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(试行)》等文件,采取自建食堂、餐饮企业开辟专区等模式支持老年助餐点建设。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,2021至2024年累计投入5917万元,形成以市老年大学为引领、县级老年大学为骨干、乡镇(街道)老年学校和村(社区)老年教学点为基础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。2025年,市县两级老年大学提供学位1.3万个,开设课程50余门,充分满足老年学员需求。
.jpg)
图为梓潼县文昌镇崇文社区助餐点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