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轻资产、没抵押,空有专利却贷不到款扩大生产。”这是许多科技型企业共同的烦恼。如何让企业的“技术软实力”变成银行认可的“融资硬通货”,是横亘在创新之路上的大山。
今年以来,巴中市巴州区财政局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聚焦区域内绿色建材生态产业价值转化难题,创新构建以知识产权质押为核心的绿色投融资机制,精准助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“融资难”与产业“升级慢”双重困境。
破题:知识产权变“真金白银”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巴中市巴州区财政局创新思路,引导金融机构打破“唯实物抵押论”,聚焦企业核心技术价值。通过深入挖掘,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气凝胶材料专利权,成功获得四川天府银行巴中巴州支行认可,作为核心质押物获得信贷资金500万元,真正实现了“知产”变“资产”。
护航:“政策包”兜底降成本。深化政银企联动,精准落实财政贴息、风险补偿等惠企政策,通过协助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项利息补贴,成功降低贷款项目综合融资成本,切实提升金融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普惠性与可持续性。
赋能:金融活水精准“滴灌”创新。资金活了,更要用在刀刃上。新模式坚持“融资”与“融智”相结合,将宝贵的信贷资源精准“滴灌”至企业突破产能瓶颈的关键环节。获得支持后,四川正大未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气凝胶材料迅速实现规模化量产,目前已与23家优质客户签订长期供应合同,有力推动区域绿色建材产业升级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