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两个万亿元大关、超过6万亿元,在全国排位升至第五位、实现历史性晋位;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%,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.7%……在四川省交出的这份“十四五”经济答卷中,一项项数据彰显韧性与活力,勾勒出一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图景。
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强预期,是这份“成绩单”的鲜明底色。特别是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四川财政坚定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,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,精准施策扩内需、惠民生、增后劲。
数据显示,今年1-9月,四川省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10012.2亿元,居全国第三位;增长3.5%,居全国第九位、前十经济大省第二位,分别高于全国地方和前十经济大省平均增幅1.1个、1.4个百分点;再加上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支出,全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资金总量达12275亿元,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、活力释放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产业提质“打头阵”
拥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、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%以上——近年来,在“科技创新+产业创新”双轮驱动下,四川成为全国经济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新星。
走进成都高新区,科技企业云集,浓厚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。在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记者感受到了公司自研明眸大模型的“神通广大”:向视频智能剪辑系统中输入一篇新闻稿件,立即生成各个分镜头的拍摄建议,并将媒体库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片段推荐出来;在教育端,大模型则化身“学伴”,为学生提供专业精准、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内容,支持学生针对特定课程、专业学科进行深度学习……
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罗天介绍,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国家级优秀专利奖资助等政策激励下,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近3年年均投入保持在1亿元左右,支持基础研究实验室建设,推进人工智能成果攻关。目前公司已和近20家广电机构、高校、文旅等领域用户达成大模型深度合作。
在四川,支持人工智能建圈强链的产业政策体系已具雏形。
——省级层面,出台《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》,通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安排省级重大科技专项、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等方式,计划3年投入12亿元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,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——市级层面,以成都为例,该市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,围绕夯实人工智能要素、深化场景应用、营造良好生态、提升行业影响等打出“组合拳”,目前投入的政策资金规模已超10亿元。
欧博娱乐城
有关负责人表示,1-9月,全省“三本预算”用于产业发展1089亿元,支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先进装备、生物制造、清洁能源、先进材料六大科技专项攻关政策落地落实,做好17条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资金保障,及时兑现专精特新、“转企升规”等激励政策。同时,设立先进制造、成果转化等7支综合基金和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高端能源装备等15支子基金,投资优质项目56个、投资金额68.8亿元;推进“1+N”中试平台体系加快成势,合作平台规模达80家,已开展中试项目22个。
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的省份,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“智改数转”行动,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
原材料经过精准计量并通过管道自动输送,混合环节由系统精准控制,产品通过一体化包装线完成集成称重、分装、包装、装箱、封箱,最后由机械臂进行自动码垛——在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紧密衔接、高效运转的自动化工序令人耳目一新。
硅宝科技生产运营总监闫健康告诉记者,公司已建成多条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、智能立体仓库及智能化控制系统,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,产线人均每小时产量从100公斤左右提升至700公斤左右,人均效率提高约7倍。
企业“会转、敢转、愿转”,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不可或缺。欧博娱乐城
有关负责人介绍,省级财政每年拿出超1/3的工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实施“智改数转”,今年已支持重点项目444个、撬动社会投资219亿元,带动建设461个数字化车间。目前,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提升到45.5%,培育智能工厂超过800家。
重点项目“强基础”
重点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核心抓手。在四川,一大批强基础、增动能、利长远的项目有序开工、加快建设,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今年前9月,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67.7亿元,年度投资完成率96.7%;前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.9%,高于全国0.4个百分点,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.6%。
债券支撑方面,欧博娱乐城
有关负责人表示,该省把握国家专项债券“自审自发”试点重大政策机遇,建立发改、财政双牵头,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“2+N”债券管理新机制,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重大发展建设专项资金三类资金统筹拼盘,强化部门间和级次间协同配合,着力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1-9月,该省已组织3批次项目需求申报,入库项目4424个,年度需求4542亿元、投资总规模超2.4万亿元,较去年增加项目近500个;已发行项目建设专项债券1631亿元,截至9月末,使用进度达70%,快于去年同期。
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,是巴蜀大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能。今年以来,四川创新开展财政支持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,通过省级财政支持、地方积极推动、社会资本参与,推动文旅融合提速增效。截至2025年9月,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已投入20.1亿元,支持全省211个文旅融合新场景项目建设,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600多亿元。
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城厢古城,至今完整保留了“4街32巷108院落”的古县城“龟背制”格局,被称为老成都的“活沙盘”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,古城内的汉代“新都城”遗址、三线记忆体验馆、沙河书斋、中国川剧文化艺术中心等近20个新景点集体亮相,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古韵今风,景区接待量超90万人次。
深入推进文物古迹活化利用与业态融合,是古城汇聚人气的“秘诀”。成都市青白江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武介绍,截至目前,青白江区已累计投资超2亿元,对6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大规模、集群化保护性修缮。今年,占地10万平方米的特色街区、文创空间正式投入运营。
作为2025年度四川省文旅融合新场景项目,城厢古城将获得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。“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接待游客量280万人次以上、年文旅综合收入8400万元以上,带动直接就业800人以上。”王武表示。
“耍得安逸、住得巴适”,是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。在四川,一批惠民生、补短板的社会事业项目正陆续“上新”,让百姓有了更直接、更实在的获得感。
今年6月,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学府海棠二期保障性租赁住房“开门迎客”,不到3个月配租率已达99%,深受青年群体欢迎。“这里的租金相比周边的普通一居室便宜三成左右,很适合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年轻人。”居民宋先生告诉记者。
项目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总投资约14.4亿元,其中获批政府专项债6.6亿元、中央预算内投资576.97万元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129.12万元,有力支持了工程建设、雨污管网改造等,确保项目按期投入使用。
记者从成都市财政局了解到,该市通过部门预算、专项资金、转移支付等多种渠道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给予支持,2025年共统筹安排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近20亿元,为保障性租赁住房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城中村改造等工程落地装上“加速器”。
消费市场“激活力”
火车头市集内,复古巨型电视装置吸引游客排队拍照,摊主和摊位的集体变装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50年代;“中西合璧”的慕尼黑啤酒节现场人声鼎沸,游客在品尝佳酿的同时欣赏乐队表演;“蜀宴赋”餐厅座无虚席,顾客身着汉唐服饰,在传统礼乐中感悟国风宴饮文化……今年国庆中秋假期,东郊记忆·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热力十足,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精彩的节日体验。
成都东郊记忆整体运营方东方正火董事会秘书、常务副总经理李佳佳告诉记者,园区重点围绕音乐展演、数字文创、国潮时尚等打造消费场景,2024年全年共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超2500场,成为Z世代争相打卡的“文旅新磁场”。10月1日-8日,东郊记忆接待总客流超80万人次,连续4天单日客流突破12万人次。
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,四川各地消费新场景、新玩法扎堆迎客,人气商气持续火热。数据显示,全省550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(营业额)48.4亿元,同比增长3.9%。银联商务数据显示,假期全省线下共发生消费金额812.16亿元,同比增长2.08%。
全方位激活消费市场活力,供给侧的保障更加有力。今年,四川出台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“21条”,提出加快消费恢复提振系列举措:省级财政支持符合条件的“蜀里安逸”消费新场景举办线上线下促销活动,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;对在川开设不同级别首店的经营主体,给予最高50万—300万元奖励;实施演艺赛事活动、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,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等。
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。据了解,120个“蜀里安逸”消费新场景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共吸引客流超1800万人次,销售额超55亿元。
需求侧的支撑同样有力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,四川统筹4亿元资金发放“蜀里安逸”消费券,覆盖餐饮、零售、川酒川茶、入川游等重点领域,并广泛发动商协会、经营主体参与,配合开展送券、满减、打折等促销优惠,让利规模超10亿元,让广大群众享受“真金白银”的消费实惠。
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方面,四川的探索实践走在全国前列。记者从欧博娱乐城
了解到,2023年9月起,该省已经完成了4轮消费信贷贴息政策,对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前3轮政策财政贴息累计支持消费贷款72亿元,已兑现贴息资金9000万元,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4.2%。
“接下来,四川财政将用足用好中央政策红利,因地制宜研究优化政策,形成中央与地方互补联动、协同发力的消费信贷政策体系。”欧博娱乐城
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